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资讯 >> 乡村产业

彩塑吸管有毒:小小吸管市场也能“触目惊心”

来源:中国食品饮料网  作者:小L  发表时间:2012/3/21 10:18:02  访问:1386人次

 
    彩塑吸管有毒?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谁能想到,流行于大街小巷多年的杯装奶茶吸管其漂亮的外表下实则危机四伏。吸管虽小,在人们的生活中却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奶茶店、小摊小贩的小吃店、早餐店等,彩塑吸管随处可见。由于吸管是免费的附属品,人们对其也不是特别的关注和重视,近日新闻爆料吸管有毒,才让人们大惊,在食品安全乱象的今天,与食品相关的东西哪怕微乎其微也是不能忽视的。

 

    小小吸管市场也能“触目惊心”

    吸管颜色艳丽实则有毒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最新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市场销售的一次性塑料刀叉和吸管,多数没有标注任何信息,采用增塑剂、使用大量颜料的现象非常严重,颜色偏重偏艳的塑料刀叉制品及吸管产品检测中甚至发现了重金属含量超标。颜色漂亮的彩色塑料吸管,虽然好看,却可能重金属超标,而且一接触果汁热饮就会“放毒”。

    此次调查是前不久在北京5家超市和6家批发市场进行的,调查人员发现,在随机购买的叉子、勺子和吸管中,彩色吸管塑料味道最重;越是没有标识的吸管,颜色越艳丽。“价格便宜,没有标识、颜色偏重的往往是三无厂家的产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指出,这种产品的生产原料可能是工业级聚乙烯,甚至废塑料等,彩色吸管最好不要用,颜色鲜艳很可能是用来掩盖杂质,“目前这些产品检测中已经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一旦使用它喝果汁或热饮,有害物质会随之释放,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吸管市场混乱监管无人

    在吸管行业深耕了20多年,有着吸管大王之称的义乌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的话更是让人担忧:义乌总共有13家吸管厂,其中9家无证,全国估计有200多家无证的地下作坊没人监管,占据了大约70%的流通市场。

    某吸管老板爆料,他也是最近看了电视才知道,还有QS一说,卖了七八年吸管了,以前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价格便宜利润也薄,没人管。

    “吸管是有行业标准的,我们参与起草制订了《聚丙烯饮用吸管》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目前我们又在参与制订国际标准。但执行标准是需要政府部门监管的,否则就视同无效。”楼仲平说,几年前,他们的产品在集贸市场还有销售,但近几年被“赶”出来了,因为价格实在拼不过别人。

    “最普通的吸管,人家就卖几厘一根,我们现在几乎没有1分以下的吸管,肯定会被挤出来。”楼仲平说,吸管是个特殊产品,是产品附带的,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商家为图利润,自然会选择便宜的,劣币驱逐良币,严格按照标准做的吸管厂都日子难过。“我们现在也只能走高端,进超市或者出口。”

    这几年,楼仲平跑了很多地方做调研,对目前的吸管市场很是担忧,尤其是省外,那些即使有证的企业,也掺杂回料,而这些回料的成分非常复杂,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吸管有毒使用需谨慎

    中国食品饮料网提醒您,别用吸管喝热饮。想要远离劣质吸管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用吸管。平时喝的可乐、奶茶和豆浆等,完全可以只用杯子喝,并不需要使用吸管。此外,即使是使用吸管,也要注意尽量不要用来喝热的东西,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在温度高时更容易析出。再者就是不要让吸管在饮品里停留太长时间。

    鲜艳的塑料制品往往含有来源不明的废塑料以及工业级颜料,存在重金属含量高、颜色掉色危害肝脏肾脏的危险,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都有严重的影响。

    “远离劣质吸管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用吸管,使用合格产品也有注意事项。”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说,现在吸管的种类很多,例如珍珠吸管、尖嘴饮料吸管、匙羹吸管、艺术吸管等,正规的吸管外包装袋上除了生产许可证号和卫生许可证号等,还会明确写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标明吸管的材质,耐热、耐冷温度。消费者购买吸管时要到正规超市和商场购买,同时应该按照包装上说明的使用条件合理使用。

    专家强调,即使是使用合格的塑料吸管,也尽量别用吸管喝热饮,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在温度高时容易析出。此外注意不要让吸管在饮品里停留太长时间。

 

    三招辨别有毒吸管

    除了警惕颜色过于艳丽的吸管外,还可以按照三个步骤辨别问题吸管。

    首先是看,要看吸管的外包装有无QS标志;吸管内如果有黑点、杂质或破的气泡等都是不合格产品的特征。

    其次要闻,在吸管未接触饮料前要闻一闻有无刺鼻的异味,如有异味,说明可能是问题吸管。

    最后是捏,如果捏一下吸管就扁了,没有弹性,那就说明该吸管是用比较薄的材料制成,质量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会很容易被吸扁。

 

  结语:吸管虽小,安全事大。从食品自身到食品外在包装,食品安全威胁无处不在。中国的老百姓们不时无奈感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优逸的日子过得反而越来越忐忑了。暂且不提地沟油、有毒添加剂等这些食品本身存在的危险,食品包装方面的健康威胁也无处不在,生活实在让人胆战心惊。

  塑料食品包装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且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从双酚a奶瓶到劣质保鲜膜,再到今日的吸管有毒事件,件件都让人不省心。小小吸管也能让食品界惊起“滔天骇浪”,还能肯定的说今天的中国食品市场哪个行业还是安全的吗?监管制度是根本,监管到位是关键,企业自律是源头,三者到位,相信食品安全问题也到头了。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