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昨向人大提交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报告,目前我市已建起一支1.2万人的食品药品社会监督队
“现在放心多了,再搞什么Y食品,那代价就不仅仅是缴点罚款、停业休息几天了。”昨天,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审议现场,这是很多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感受。
此次会议,市政府提交的一份报告,从数据、案例及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予以了佐证。
这份报告题目是,“市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惩治
停产企业有1376家
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老百姓放心饮食,我市从2011年3月以来,形成了连续的组合重拳,不仅有力地整治和震慑了违法行为,也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更为放心。
市政府的报告中列举了一组出自公、检、法的数字。
开展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整治行动以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有4609起,责令停产停业的企业有1376家。全市公安部门累计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339起,端掉“黑窝点”396个,有118人被劳教。
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了172人,提起公诉84件135人;法院已判决63件81人。
预防
泡菜麻花也有标准
预防,保障食品安全,这是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的一个关键措施。
如,加强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新启动梁平、长寿、荣昌、璧山和大足等5个区县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在全市涉农乡镇新建45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涪陵等8个区县启动蔬菜质量追溯体系试点。
更重要的是,我市还制定建立了多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如,火锅毛肚、鸭肠、保鲜花椒、豆类素食、瓶装天然矿泉水、泡椒肉制品、泡椒蔬菜、麻花、麻饼等,这些地方标准已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堵源
发桶到户遏制地沟油
餐厨废油、地沟油治理,同样是保障食品安全,构建放心餐桌的重要措施。在市政府的报告中,专门介绍了我市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行动情况。
在食品流通环节,我市通过严查食用油经营活动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用油案件26件。在餐饮服务环节,完善了食用油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建立了废弃油脂定向处置、流向记录制度。
从去年3月至今,全市共查处涉及使用不合格油脂作为原料加工制作食品案件19起。
市政部门还在主城区发放了1万多个餐厨废弃物回收桶,每日定向回收废弃油脂、废物。
监督
聘请1.2万人当监督员
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是保障食品安全,及时获取违法犯罪线索的依靠。我市不仅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还在全市探索建立了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制度。
市政府的报告说,目前,我市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拥有1.2万人的食品药品社会监督队。
为杜绝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监督、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我市还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首问首办”责任制,规定凡消费者投诉、举报,以及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论是否属于其他监管部门管辖范围,第一个接到投诉、举报,或许线索的部门要在第一间受理、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