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资讯 >> 乡村产业

解读罐头食品保鲜技术的三大误区

来源:重庆食品安全网  作者:小L  发表时间:2012/4/5 16:06:05  访问:1301人次
 

    问题食品泛滥的今天,添加剂成了人们购买食品时跨不过的一道坎。据调查了解,人们普遍对罐头食品存在偏见。罐头食品在储存时间那么长的前提之下为什么还能保持如此新鲜?人们肯定的以为是食品添加剂在作怪,其实不然。专家解释称,罐头食品不仅不含防腐剂,且既营养又安全。罐头食品的保鲜秘方在哪里?中国食品饮料带您一起解读关于罐头食品的三大误区。


    罐头食品误区一:罐头食品没营养。

    专家解读:在生活中,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动物性食品刚刚宰杀的就是新鲜,植物性食品刚刚采摘的则为新鲜,经过加工储藏的这些食品就失去了其“鲜活”。这种认识在定义“新”上并没有错,但是在“鲜”上呢,就不完全正确了。

    事实上,有一些水果并不是刚刚采摘后立即食用最好。例如水果中的菠萝和黄桃,前者含有强烈菠萝蛋白酶,立即食用会伤及人的舌头表面粘膜和胃粘膜,而后者则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经过“后熟”,才会更加可口。二者在制成水果罐头后(实际上这两种产品也是我国最受世界欢迎的水果品种),菠萝蛋白酶会受到高温杀菌而失去活性,且果肉中的大量植物纤维被柔化,因而更加可口营养成分却不减少。一些食品,如金枪鱼等鱼类,在活着的时候保持新鲜,而一旦死亡其营养成分就迅速流失。这类食品呢,平常人很难吃到活的,于是罐头加工厂捕捞后立即处理将它们做成罐头,这样反而将从捕捞——加工的时间缩短了,从而更大程度的保持了营养成分。

    食品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维生素对氧化、光照和高温非常敏感,如芦笋在24小时储运过程中会失去40%的维生素c,菠菜会失去30%,青豆会失去20%等。近期位于Ithaka New York的康乃大学的研究表明,现代罐藏食品加工工艺所采用的短时间高温热处理技术,实际上改善了食品的营养值,食品中的维生素在罐藏加工中的损失要小于正常家庭中的煎炒烹炸烹饪工艺。

    随着大棚技术和采后贮藏储技术的发展,可以保证消费者在任何时间都能吃到“新鲜”果蔬,然而越来越多人则在抱怨反季果蔬“没味道”,这是由于生长环境条件影响了植物内部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积累。而加工罐头所用原料都来自正常的生长季节,营养和风味品质更好。

    罐头食品误区二:罐头一年半载不变质,是因为里面加了防腐剂。

    专家解读:罐头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严格的杀菌,与防腐剂毫无关系。罐头其实并不神秘,做罐头的原理也很简单:先把原料充分加热,把微生物全部杀死;同时把包装罐充分加热杀菌;然后把无菌的食物装到无菌的容器中,趁热封口;最后再加热灭菌,冷却后,容器顶隙里面的空气体积收缩,会产生负压,本来封严的瓶子就更打不开了,外面的细菌也不可能进去了。经过这些工序,食物自然不会腐败,也不需要加什么防腐剂。


    罐头食品误区三:罐头食品不安全。

    专家解读:从定义上,罐头的保藏原理就是依*密封杀菌,达到商业无菌要求,不需要也不允许加入任何防腐剂的一类食品。当然,有些罐头品种会在加工过程和工艺上有特殊的要求,在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其目的是改善罐头的口感与风味,这些添加剂也是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目前,我国的罐头食品主要用于出口,日本、北美、欧洲发达国家是罐头的主要进口国,因而他们对安全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更加苛刻,如日本要求蔬菜罐头的农残检验标准远远低于我们国家的标准,欧盟更是出台了许多法规来提高品质要求。因此,在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罐头企业均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所以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而不用担心里面会有病菌等危害。

    优质的罐头食品生产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因此,能保证在食品成熟季获得最新鲜的原料。信誉好的大企业其规模化生产,可以更好地把握罐头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