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网了——”5月20日上午11:30,忠县涂井乡龙潭河宽阔的水面上,六七艘渔船开始向河中心赶鱼收网,肥美的鱼儿在阳光下翻滚跳跃,煞是壮观。经过近3年天然放养,“三峡鱼”进入了捕捞期,并于昨日第一次捕捞。从今日起,每天约有1000斤“三峡鱼”供应主城。
据了解,为净化三峡库区水质,发展库区经济,我市于2010年启动了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建设,由农投集团三峡渔业公司先行试点,首个示范渔场就选址在忠县,水域面积约3万亩。
“三峡鱼”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执行“三不投”:即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鱼药。鱼儿靠吃水中的浮游生物,所以生长缓慢、产量低。
“一条‘三峡鱼’,从鱼苗长到3斤左右,需要近3年时间。”三峡渔业公司董事长李家勇介绍,“三峡鱼”的亩产只有30公斤左右,而传统养殖亩产可达300—500公斤。因此,“三峡鱼”的价格也比普通淡水鱼贵1—2倍。
记者看到,鱼儿捕捞上岸后,工作人员立即给每条鱼的背鳍打上一个标签。“这是它的‘身份证’。”李家勇告诉记者,“身份证”上有编码,方便市民查询真伪,同时还有投诉电话,一旦发现鱼儿有假,可立即投诉。
据称,由于目前“三峡鱼”产量较低,市民只能在主城8个专销店定点购买。下一步,“三峡鱼”将在整个长江支流、湖泊的宜渔水域进行推广,产量提高后,“三峡鱼”将大量供应主城区各大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