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上海7月9日电(记者陈云富)受旱情炒作的带动,本周首个交易日,豆类产品包括大豆、豆粕等产品表现异常抢眼,大豆尾盘封于涨停,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演绎,加上经济增长下滑使得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类产品的需求未明显好转,一旦炒作降温,部分品种很可能快速降温。
数据显示,到9日收盘,大连商品交易所明年1月份交割的大豆期货收盘于每吨476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了183元或3.99%,创下今年来的单日最大涨幅,相关下游产品豆粕、豆油期货合约也纷纷大涨,同一交易所上市的豆油期货主力合约较前一交易日上涨了0.78%,收盘于每吨9876元,刷新了5月份下挫来的新高。
豆类产品的大涨在商品市场异常“惹眼”,当天包括铜、黄金、橡胶等工业类产品纷纷回落,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主力合约下跌了1%,收盘于每吨5.51万元,黄金期货主力合约则收盘于每克326.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挫了1.28%。
事实上,从5月底触底反弹以来,豆类产品在过去一个多月已累积了较大的涨幅,其中大豆期货合约较5月下旬的低点回升了近12%,反弹最为强劲的豆粕期货则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幅上涨了22%,创下了至少2011年来的最快涨势记录。
中财期货的分析认为,旱情成为农产品市场近期炒作的热点,资金的逐利行为加剧了市场的振幅,而三季度消费好转、美国出口大豆增加、食用油提价预期,以及南美市场减产等因素再次共振市场,将豆类产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际上,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央行联合降息并没有提振市场信心,反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增长下滑的强烈担忧,同时大宗商品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增加的迹象,尤其是在工业类产品,使得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分析人士指出。
“对于后市而言,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的格局不变,但国内豆类供应并不会出现问题,主要看天气会否支持市场的持续炒作,国际市场行情的顶峰,有可能是本轮行情的终点。”中财期货的分析认为。
“美国天气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前,豆类市场仍将维持牛市行情,但连续拉升后警惕高位调整风险。”光大期货的分析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