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资讯 >> 乡村动态

中国乳品标准可实行“阶段性调整”

来源:重庆食品安全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2/9/18 16:56:08  访问:1442人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4日消息,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三聚氰胺含量设定了新标准,今后每公斤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目前我国关于三聚氰胺的标准是:婴儿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毫克/kg,其他食品的限量为2.5毫克/kg。超联合国最新标准16倍之多。

    三聚氰胺标准只是中国诸多乳品标准的一个缩影,而联合国此次调整也再次引爆了中国乳品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的话题,乳业标准是否应该调整?如何调整?会带来什么影响?

    奶农与消费者利益冲突是伪命题

    此前有质疑中国乳品标准的专家称,中国乳业现状之所以十分混乱,消费者深受其害,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乳业标准被大乳企以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挟持,以至于难以调整,远远低于全球标准。相反的,支持中国乳品标准的专家则认为,中国目前的标准是为了保护奶农,因为我国超过70%奶农都是散户,如果执行过严标准将害苦了他们。

    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自然不愿意用过严的标准束缚住自己,而乳品工业协会站在本行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乳企说话,也是能够理解的。至于说中国的大乳企和工业协会是否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够左右一个行业的标准,则不得而知。此前频频爆出的奶农倒奶事件,未必全是由于质量问题导致,但乳品标准提高后,乳企在对散户收奶时条件自然会变得更加苛刻,这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分析,双方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一方为消费者据理力争,一方为奶农声嘶力竭。奶农与消费者,究竟孰轻孰重?

    笔者认为,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消费者与奶农本身没有利益冲突,奶农的损失不是由消费者造成的,也不应该由消费者来买单。试问,按照现行标准,如果奶农的产品达标,奶农倒奶的现象就能避免吗?

    同样的,中国乳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也不是“更高标准”。提高中国的乳品标准,确实能够提升乳品的整体质量,但是未必能根治目前乳制品频发的质量问题。在奶源充足的情况下企业能货比三家,提高标准后,在奶源不足的情况下,企业是否会“饥不择食”?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企业是否会隐瞒不报,仍存侥幸心理?

    比如近日,有消费者在微博中爆料,其购买的光明“优倍”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虽然光明乳业很快回应,承认部分产品因操作不慎,渗入清洗用碱水,并宣布召回全部相关产品,但仍然引起网民质疑:渗入异物的产品怎能当做合格产品安全出厂?这其中不仅反映了生产厂家的管理漏洞和对质量安全的轻视,同时也是厂家责任意识淡薄的体现。

    现阶段追求“高标准”未必理智

    实际上,“过高”的标准不仅中国的奶农承受不起,中国的大众消费市场也远没有达到对乳品高品质的需求,虽然对品质的追求应该无止境,但目前更多的要求是食品安全。中国乳制品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是事实,但是按照中国现行标准,只要相关部门坚决履行监管职能,只要企业做好源头治理,只要某些企业不抱有侥幸心理,对问题乳品坚决销毁,而不是任其流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胃里,达到乳制品安全就不成问题。

    中国乳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奶农,也不在于标准,问题的源头应该是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环节。奶农不可能做到自己的原材料完全符合标准,但是企业能够做到,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手段就完全能够做到。而这些费用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为产品质量买单,消费者也不会有太多的意见。但是,一些企业为节约成本疏于检测,或是为了眼前利益以次充好,或是在生产环节疏于管理,消费者则坚决不能接受。

    在现阶段,仅靠实行乳制品的高标准不仅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反而会对中国乳品企业的原料来源产生冲击。就目前来说,提高标准,对奶农是切切实实的伤害,不提高标准,对消费者则未必是一种伤害。我们需要做的,仍是在现行标准下,加大对企业采购环节治理和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大违法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强监管缺位的问责力度。

    但是,这绝不是说我们的乳品标准就止步不前,必须要有推进乳品行业实行更高标准的计划并坚决执行,不能够一拖再拖,中国的消费者等不了。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阶段性的提高标准的政策,并逐步推进,与国际水平接轨。比如通过“阶段性调整”的方式,这对各方都是一个缓冲。

    对于奶农来说,在标准提高之前,可以进行自主选择:或者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而继续从事乳品行业,或者选择放弃另谋生路;对于一些奶源不足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解脱,与其挣扎着在乳品行业求存,甚至不惜坑害消费者,不如趁标准提高之前及早转型;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提高乳品质量,比盲目提高标准导致乳制品市场价格波动要好得多。

    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包括频出的乳制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对国内乳企的信心指数降至冰点。乳品行业标准实行阶段性调整,应该提上日程,这是让消费者逐渐恢复对国内乳企信心的前提。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