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苏省管食品安全的10个部门相关负责人通过在线访谈,公开了诸多核心信息。如,去年江苏省销毁了不合格农产品[-3.39% 资金 研报]3.5万公斤,公安部门破获了47起地沟油案件,抓获73名犯罪嫌疑人。
同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透露:今年上半年,全省针对食用油、肉类、酒类、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学校食堂及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中央厨房等重点领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光是第一季度,就出动了执法人员197647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09199户次,查处违法行为1241件。
监管部门功劳不小,“苦劳”更是值得肯定。民以食为天,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做到让公众放心,监管部门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流大汗花大力气,因为许多问题食品作坊藏在乡下,大大小小餐饮店遍布街巷。跑不到位,或者做做样子,是查不出实质问题来的。
而且,大检查之后,向公众交底,用权威的声音通报工作、打消疑虑,尊重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是跟进之举。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劳苦功高的背后,监管部门还存在应该更加透明化的缺憾。相关数据虽然已尽量细化,但仍略显模糊、笼统,不能让人“解渴”。
比如说,据2012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全年蔬菜农药残留有3.5%的不合格率,具体情况如何?哪些蔬菜的问题大一些?责任单位和人员是哪些?这些都应该给群众一个说明。
同样,销毁了不合格农产品3.5万公斤,破获了47起地沟油案件。这些不合格的农产品“姓甚名谁”,涉及哪些地区和人员?被破获的地沟油案件,有哪些饭店或生产企业该上“黑榜”?老百姓都需要一个确切的信息。
让查处的信息尽可能透明化,这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只要有一点点模糊,就可能造成“遗毒”害人的情况。只有“点名道姓”、一揭到底,才能让全社会保持足够的警觉。
一场会议、一次在线访谈,确实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说得详尽,但是核心问题就算当场无法一一公开,也完全可以在以后安排时间和平台详尽公开。
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向民众交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是老百姓公共安全权利的兑现。没有交不了的底,只有交底的决心够不够。
公开食品安全监管的数据,说到底不是展示成绩。老百姓不是要看你查了多少个店、抓了多少个人,而是要看,在“毒食品”事件此起彼伏的当下,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有没有堵上?流向餐桌的食品还有没有残留的隐忧?
当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疯狂时,人海战术要和先进的科技设备、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尤其是依靠群众筑起监管城墙。告诉老百姓真实情况,激励群众与政府部门并肩作战,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