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资讯 >> 国内资讯

我国食品安全舆情高发期集中在3-5月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3/8/20 14:54:54  访问:783人次

  中国网8月19日讯 2013年8月19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3年《舆情蓝皮书》发布会”在沪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

  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高发期仍然集中在春末夏初。

  蓝皮书指出,2012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高发月份是3、4、5月,2010年的高发月份是3月份,2011年的高发月份是4月份。三年来,4月份发生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数量最多,共有35起。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的这一天,消费者的权益和产品质量问题都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重心。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3月份日益成为产品和服务质量讨论的热门月份。

  在这一消费者维权意识空前的时间段,总会有许多针对生产商的奖项、活动设置来鼓励规范企业的优秀口碑,也总有企业不幸触礁,其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各种曝光平台下现身,遭到消费者和媒体的口诛笔伐。此外,3~5月份天气转暖,食物变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个特殊时刻,人们更会密切关注食品消费品的安全问题,此外,春天是流感、过敏、痢疾等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一旦食用有问题的食品,极易引起身体不良反应,甚至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许多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如集体食物中毒)爆发后,人们会产生恐慌心态,对相关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情况追根溯源,深入讨论,揪出致病“真凶”。因此,这一时期总会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季”。2012年曾经影响较大的翻新土豆事件、佛山企业工业盐水制酱油事件、山东白菜喷甲醛事件、老酸奶明胶事件和双汇“蛆虫门”等舆情事件,都是在这一时节爆发并引起广泛关注的。

  非法添加现象频出,食品生产经营卫生和原材料安全问题严重。

  2010~2012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占比最高的类型是非法添加,其次是原材料安全和生产经营卫生。三年对比来看,原材料安全、伪造或假冒占比呈下降趋势,生产经营卫生占比呈上升趋势。2012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占比最高的分别为非法添加、生产经营卫生和原材料安全,占比分别为28.3%、22.1%、19.5%。食品的非法添加问题是国人关注的重点,三聚氰胺、甲醛、人工色素等非法添加剂和镉、汞等重金属的屡屡出现曾令全国的食品消费者谈之色变,苦不堪言。

  2011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公告还要求食品(含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必须诚信经营,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使用各类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012年12月,卫生部发出通告,公布了69种上了“黑名单”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从产品本身的检测来说,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有相应的检测方法。但对于添加剂残留的检测,由于技术要求非常高,还需要逐步完善。像检测名单中的工业明胶,之前检测中心没有能力检测,2012年尝试着做过检测,结果表明,检测中心完全有能力进行检测,但由于没有通过国家的认证,这些检测不具备法律效力。

  杜绝非法添加非一朝一夕之力,国家和公众都在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增砖添瓦,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消费者的合法维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也对规范不法企业、商贩的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和惩处作用。

  民企和外企成为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主要舆情主体。

  2012年的食品安全热点舆情事件的舆情主体主要集中在民企和外企等食品企业,涉及国家部委的舆情事件相对较少。

  2010年食品安全类舆情热点事件的主要涉及部门为民企,占比40.9%;2011年的食品安全类舆情热点事件中,民企占比43.1%,较2010年有所上升,外企占比20.0%;2012年的食品安全类舆情热点事件中,民企占比又大幅上升,为53.2%,成为该年度食品安全类舆情热点事件的主要涉及部门,而外企的比重较2011年下降了2.6%,占比为17.4%。2012年影响较大的民企舆情有思念汤圆吃出创可贴、佛山企业工业盐水制酱油和“血鸡蛋”事件等;影响较大的外企舆情主要有安利纽崔莱蛋白粉被曝使用转基因大豆事件、雀巢等公司多种食品被检测出致癌物超标和可口可乐被曝致癌事件等。

  食品企业一直处在食品安全舆论热潮的风口浪尖,肯德基、可口可乐等快餐企业由于食品产量大、营销范围广、消费者相对较多,其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西式快餐一直是中国儿童热衷的食品,而儿童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从“豆浆门”“卫生门”再到“速成鸡”事件,肯德基几成食品安全众矢之的。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屡屡曝光是国家监督力度的逐年加强和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升的结果,也为食品企业的生产把关和危机公关提出了新的需求。企业危机公关是企业规避风险、保持品牌声望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国民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渐成长,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当食品安全类舆情爆发时,涉事企业应秉持危机公关5S原则,做到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证实,切实解决危机、重建品牌信任。

  网络新闻和微博作为首曝媒体类型的舆情事件数量增多。

  2010~2012年,报纸作为首曝媒介类型的事件占比在逐年下降,网络新闻和微博作为首曝媒介类型的事件数占比在逐年上升。

  2012年,网络新闻占比最大,为30.1%,其次是占比25.7%的报纸和占比20.4%的微博。2012年食品安全舆情媒体和网民关注度排名前10的事件中,由传统媒体首次曝光的仅有3件,由新媒体首次曝光的有7件,其中,由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有5件,分别为黄金大米事件、白酒塑化剂风波、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可口可乐“含氯门”和“血鸡蛋”事件;通过微博曝光的有2件,分别为兰州拉面被指致癌和老酸奶明胶事件。

  新媒体在继承传统媒体许多功能的同时,也具备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传播方式的多媒体、传播环境的虚拟性和传受关系的交互性等。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新闻传播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微博的出现更是给舆情传播的媒介格局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微博使传者和受众的界限更加模糊,2012年,微博已成为除网络新闻和报纸以外的第三大食品安全舆情首曝媒体。

  事件解决率高,公众对政府回应评价多为肯定。

  通过对三年内舆情事件的政府回应评价分析发现,2012年,公众对政府回应评价为肯定的事件占比最大,为36.5%,评价为中立的事件占比也较大,为32.4%。2010年,已解决的事件占比最大,为37.5%%,其次为部分解决的事件,占比为29.2%。2011年,已解决的事件占比高达63.1%。2012年,已解决的事件占比为42.7%,其次为部分解决的事件,占比为27.3%。总体来看,三年间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解决程度统计比较乐观,已解决的事件占比都最大。

  社会转型时期中,既有社会价值规范体系的合理性受到强烈冲击,新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正在生成。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制度规范都不可或缺。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源源不断,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国家和公众都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日益规范做出了努力,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日趋健全,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我国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在此基础上,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2年6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出台,该《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提高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的能力等。

  本报告针对2012年的食品安全舆情研究发现食品安全事件的解决程度和公众对政府的好评率都相对较高,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的监管道路上已经日趋成熟,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正在逐渐步入正轨。(袁会)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