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是一台永不落幕、永不言好的功夫戏。这台戏的主角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评委是广大人民群众,唱的是诚信经营、秉公执法和道德良心。要想唱好这台食品安全大戏,赢得台前幕后、观众评委的普遍赞誉,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呼唤诚信、法治,打造一片安全、祥和的食品安全消费天空,就需要台上的主角带着感情,饱含深情,挥洒热情,唱出激情。
一、 为什么要带着感情去做食品安全工作
众所周知,人是行为的主体,一切行为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行为活动。任何工作,只要牢牢把握住人这一关键因素,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食品安全工作同样是靠人来推动和完成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意志、更足的干劲去想、去做、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要用感情的力量来激发和催化。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人一旦对某项工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就会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想方设法、排除万难,把工作做到极致。当所有人都怀有这种情感时,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社会氛围和感情磁场,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行为指向,从而更有助于良好秩序的构建。
要激发和培养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浓厚感情,就要让他们明白这项工作的伟大意义和重大价值。而这种意义和价值,必然要超越个人事业这一小层次,放在更大、更广的范畴里去讨论。首先,要让他们明白,食品安全关系到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底线,是一项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从事这项职业,就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安危,从而使他们建立起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深情。其次,要让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影响民族复兴,每个人都应有所为、有所担当,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危机感。最后,还要让他们意识到,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还直接叩问到他们自己的良心,从而激发其职业羞耻感,坚守职业操守。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食品安全大于天,因为它的终端连接着全天下百姓之口,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门槛。从新闻媒体、报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中,从街头巷尾、身前身后的议论中,那种迫切呼唤食品安全的汹汹民意无处不在。毕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曾经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许多民众成了“惊弓之鸟”,甚至有人慨叹:“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吃?”因此,我们要带着为民负责、造福人民的强烈使命感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从而彻底打破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的怪圈,还人民群众一片消费净土。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社会是人的集合,社会的稳定建立在千千万万个人的稳定之上。而人的稳定与否,又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满意,幸福感就越强,个人的稳定性就越大;反之,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不满,幸福感就越低,个人的稳定性也就越差。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说法,生理需求处于所有需求层级的最底端,是维持人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这其中就包括食物。当一个人在填饱肚子时都要心惊胆战地问问别人,食物里有没有“苏丹红”、“瘦肉精”,有没有“三聚氰胺”、“福尔马林”时,可以想象他所处的食品安全环境已经到了怎样恶劣的程度,他所谓的生活幸福感已经打了多少折扣。当有毒有害食品更加泛滥,人们吃无可吃的时候,一些人就会以激烈的方式选择各种非正常渠道发泄不满,社会的稳定就会遭受重创,并最终拖累经济的发展。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今天,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保持充分而又清醒的认识,强化责任感,把食品安全做为一项社会工程来抓,竭尽全力消除苗头性和倾向性隐患,让社会肌体永葆青春。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民族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才是一个国家快速腾飞的经济军队,产品才是攻占国际市场的坚船利炮。如果我们的食品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被国内外的民众质疑,我们的食品企业在公众的指责和法律的严惩下一个个倒下,这不仅会沉重打击国内的食品行业,同时也会给“中国制造”抹黑。毕竟,一个连食品都要造假的民族,还有什么不能造假?我们的产品倘若遭遇了这样严重的信任危机,那就将失去整个市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如“红心蛋”、“三鹿奶粉”、“毒饺子”、“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假羊肉”等事件,无一不是引起国人惊悚、行业震荡,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老企业,甚至是食品行业的巨无霸,都在这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风暴中轰然倒下。这些血的教训,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更可怕的是,那些有毒有害食品,倘若不能得到根治,到头来损害的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体魄。一个既无健康体魄,又无竞争优势的民族,所谓的复兴将化为泡影。因此,面对食品安全工作,我们还要保持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进取之心,为民族复兴清障开路。
食品安全工作也是一项良心工程。朱熹曾说:“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良心是内在隐藏的、看不见的,感情则是外在的、可以表露出来的。一个社会庞大完善的诚信体系,是由千千万万个“良心”串接而成的,而要净化这一个一个的“良心”,就要靠感情。因为,人最真挚的东西就是感情,只有用这个外在的感情,去不断地清除心灵上的污垢,保持内在良心的纯洁,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在食品安全领域,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有无良心,尤为重要。因为食品是入口的特殊商品,它的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你我他。一旦有一个环节产生了“无良行为”,直接伤害的就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此外,食品安全是一把双刃剑,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如果因贪小利而忘大义,造成有毒有害食品大行其道,损害的就不仅是他人,也包括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自己!所以,从事食品安全工作,就要有羞耻心,有道德底线,要拿捏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尺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这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应当带着怎样的感情状态投入食品安全工作
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感情状态投入食品安全工作,决定了这个人在食品安全领域中能走多远,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在当前较为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面前,食品安全工作者只有保持以下三种感情状态,才能确保食品安全这艘“希望巨轮”乘风破浪、破冰远航。
首先,要保持自我超越的学习状态。“打铁还需自身硬”。食品安全工作点多、面广、专业性强,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一些新知识甚至对于专家来说都是挑战。如果我们不去深挖、吃透,将各种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那就不可能掌握食品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也不可能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好。一方面要勤于学习。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要超越自我,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工作,就要坚持挤时间来学习,就要在深入研究国务院、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大力拓宽涉及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检测工作的专业知识面,努力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层面,从更新、更专业的角度来处理食品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探究几个“怎么样”。让知识不仅仅从书本上来,也从请教中来,从实践中来。比如在检测肉及蔬菜质量的过程中,有多种检测方法。其中,哪一种方法最直观,哪一种最便捷,哪一种最稳妥,这些经验就需要向别人请教,就需要从实践中总结。此外,还要乐于学习。要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满足。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发现新问题,就要有探本求源的兴趣,看到新举措,就要有心慕手追的渴求,抱着乐知、好知的上进心,努力去追寻“三月不知肉味”的大境界。
其次,要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状态。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食品从业单位小、散、乱现象突出,食品安全工作千头万绪。要保证食品安全工作事事不出问题、件件落到实处 ,就必须保持严谨求是、勤勉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二是方案上周密细致。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从全局的高度理清脉络,打通关节,直指根源,让行动真正具有可行性、操作性、针对性。三是行动上求真务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切按照法律法规来,一切按照计划方案来,真正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力保每个环节都严格排查、巨细无遗。四是反思上深刻警醒。要善于反思,善于从工作中找不足、寻漏洞,总结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条块化、理论化,更好的服务于日常的监管工作。
最后,要保持开拓进取的创新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抱着老黄历、守着旧经验的做法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食品安全工作。一要敢于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放出眼光,敢于突破旧传统、敢于摈弃老办法,保持旺盛的开拓精神。二要善于创新。针对不同的食品安全工作,我们要善于比对、善于借鉴、善于总结,推陈出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运用新方法、走出新路子。三要坚持创新。要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保持求新求变、突破奋进的工作作风,保持一颗在平凡工作中力求做出不凡业绩的进取之心。
三、如何坚持带着感情去做食品安全工作
任何感情要想维持长久,必须要有充沛不竭的泉源。而这个泉源,必然来自于人自身崇高的理想、敢于担当的气魄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第一,要用崇高的理想来托起感情之源。“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理想是指路明灯,它赋予人生以崇高的意义,为进取者提供最原始、最持久的动力。一般而言,理想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理想,一类是人生理想。职业理想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梯,而人生理想又是职业理想的目标方向。作为一名食品安全工作者,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是其应有的职业理想。当我们把全心全意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职业理想,镶嵌进实现自我升华的人生理想时,我们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热爱之情就会变成有根之树、有源之河,我们就能永远保持轻松和愉悦,对食品安全工作充满激情。
第二,要用敢于担当的正气来推动感情之流。敢于担当,就是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不计得失,敢于担责。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履职尽责,敢于担当,既体现了一名食品安全监管者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又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说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食品安全领域,这点浩然正气就存在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油条哥”刘洪安每日一换油的义举是“流形”,“豆浆姐”刘雪婷做老百姓心明眼亮的豆浆的行为是“流形”,一个平凡的食品安全监管者每日繁琐的检查工作也是“流形”,我们都应当在这些“杂然”的“流形”中体现坚守,展现担当,弘扬正气,为食品安全工作注入“正能量”。
第三,要用对人民群众的深情来净化感情之潭。我们每一个食品安全工作者,都是从群众中来,也必然要向群众中去。在这个关系中,群众是母体,我们是子体。我们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单单是完成任务,也不仅仅是积德行善,而是保护我们的母体平安、健康、充满活力。只有当我们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灌注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并以一种悲悯、仁德之心来对待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才能无比振奋,我们的情趣才能高尚纯洁,我们的行动才能果敢有力,我们的事业才能闪现爱的光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想把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彻底清除掉有毒有害食品滋生的土壤,仅凭一个“经营者诚信自律”的空洞口号和几次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运动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带着感情,把满腔热血抛洒进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之中,从管住源头、把好流向、控好终端上下大工夫,我们才能真正当好主角,唱好食品安全工作这台功夫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