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5问"舌尖上的安全",职能部门一一回应
市民爱吃的将重点监测不合格食品多渠道曝光
我市有没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怎样保证吃进百姓嘴里的食物是安全的……昨天会议的讨论环节,市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和代表们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作答。
不合格食品多渠道曝光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罗勉:能否整合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资源建设一个信息平台,统一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食品的检测结果以及企业的违法违规经营情况?
市食安办:市卫生局(食安办)在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公布全市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本地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处理信息,如统一发布"墨汁粉条"、"镉超标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信息。
市农业、海洋渔业、质监、工商、食药监、经信、检验检疫等部门根据职能公布日常监管信息,如批准、变更、吊销有关许可证情况、抽样检验结果、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等。
餐饮企业不诚信就出局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玉琼:我市餐饮企业数量多,监管难度大,请问食监局是如何引导餐饮企业开展诚信经营活动的?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市建立诚信管理平台,让在食品、药品领域缺乏诚信的经营者,退出或暂时远离食品药品经营管理领域。目前,我市的诚信管理平台整合了全市餐饮服务业、医药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日常检查、人员培训和市民投诉案件处理等相关信息,重点录入责任人员被处罚的数据。
2012年以来,累计对155人次作出1-10年不等的处罚,目前该平台共记录日常检查信息1772条、处罚案件623宗、市民投诉1307宗。近期拒绝了3起不符合资格的单位或人员骗取许可证件的申请。
重点监测市民爱吃的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伯良:我市是否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否有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市卫生局:从2011年至今,市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连续3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根据中山的食品特点和饮食习惯,我们有侧重开展的项目:2011年,重点是针对易中毒的高风险食品,如熟肉制品、生产水产品和凉拌菜等5大类直接入口食品;2012年,监测分为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常规监测米、猪肉等品种,专项监测主要是针对社会舆情影响比较大、合格率较低的食品;今年新增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监测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并向市民发出食品安全、健康提示。
可看是否有农药超标警示牌
市人大代表汪宇燕:如何提高农产品检测的范围?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如何确保其安全?
市农业局: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现使用高毒农药的农产品,就地铲除销毁,并对农业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针对监管环节发现的农药超标产品,采取挂牌警示、抵制上市的措施,等达到相关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针对流通环节中农药超标的农产品,采取即时控制、及时移送到相关监管部门处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问题水产品一追到底
市人大代表汤剑文:针对水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有没有采取措施让市民吃得更放心?
市海洋与渔业局:首先是从源头上做工作。一是抓好水产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按水产园区化整治池塘7000亩,抓质量、树典型。二是加大对水产品的质量抽测力度,加强水产品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测,每年抽测各类水产品样品增加到500个样本。
对市场上被检出药残阳性的样品,进行调查跟踪。如今年5月,对光明市场"问题鱼"进行检测和追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