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糖是减肥最大的敌人”,他就来个“无糖食品”;你说“饮料无纤维”,他就来个“可以喝进去的粗粮”……商家总在不断地玩健康“新概念”,而食品安全专家和营养学家则提醒,要想知道“概念”食品的“健康含量”,还得多注意配料清单和营养成分表。
误区一:无糖食品低热不升糖
无论是希望控制体重的年轻女性,还是希望控制血糖和血脂的中老年人,难免被“无糖食品”吸引。所谓“无糖”是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或多元糖醇替代简单糖(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依然含有大量淀粉和脂肪等高热量成分食品中。只要有糊精或来自大米白面的精制淀粉,就会有热量,就会升高血糖。
选用无糖食品品时,要看它选用了哪种甜味剂。自治区中医医院营养科主任薛梅建议:首先,选择较大厂家生产的无糖食品,大厂家在配料时会尊重营养专家的意见,投料也比较准;其次,要考虑其主原料含糖量,看看配料中主原料的血糖生成指数;另外,有的无糖食品配料表中标明糊精含量,有糊精就代表含糖。
“选购无糖产品还要考虑食物本身是否含糖,无糖食品(如无糖糕点)是用粮食做的,在体内可分解成葡萄糖,并非不含糖。”薛梅解释道。
一些糖尿病患者为了弥补饮食方面的限制,对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大量食用。殊不知,食用不当或食用过量,不但不能降低血糖,反而还会升高血糖。
误区二:粗粮可以喝进去
所谓“粗粮”是相对于“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高粱、燕麦、荞麦等,以及各种干豆类。都说吃粗粮有益健康,但所有粗粮都有一个“缺点”,即口感太粗,于是“粗粮饮料”横空出世。喝粗粮饮料等于吃粗粮?未必。
记者在超市看到,在促销商品的区域里,某品牌谷粒早餐奶(谷物牛奶饮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一箱(12包)售价20元。“卖得很好!”促销员告诉记者。正在购买的魏阿姨告诉记者,早餐经常喝粗粮饮料,“买过五谷杂粮、谷粒多等。”她说,身边很多人买这类饮料做早餐,方便。“配上面包或蛋糕就行了。”
但查看配料表,映入眼帘的是十几种食品添加剂,甚至出现了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薛梅告诉记者:“甜蜜素是一种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倍,而价格仅为蔗糖的1/3。长期喝这种饮料代替粥,会造成营养不良,增加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误区三:非油炸更健康
在某大型超市中,薯片、谷物等膨化食物放了满满一架子,其中多半注明“非油炸”字样。顾客王先生拿着一包薯片告诉记者:“这包薯片是非油炸的,比较健康。”
薯片的危害不单纯是油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教授曾在采访中指出,“非油炸”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健康。首先,薯片各种口味是靠甜味剂、谷氨酸钠、盐等调制而成,仅食盐一项,长期过量摄入就会引起心血管病。其次,有些膨化食品会加入含有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的膨松剂,长期食用可能会造成铝超标,进而引起神经系统病变,骨软化症等;所含铅和丙烯酰胺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胡教授曾调查过几十种方便面,发现“非油炸”的丙烯酰胺含量比油炸的高近5至10微克/千克。所以,冠以“非油炸”名义的零食也要少吃。
误区四:高纤粗粮饼干越吃越瘦
如今,食品只要和“粗粮”沾上边就销量好、价格高,粗粮食品真的好吗?
据悉,粗粮普遍膳食纤维含量高,饱腹感强,控制了摄入总量,也就间接地控制了总能量,有助于控制体重、血糖、缓解便秘等。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含3%的粗纤维食品就很“扎嗓子”了,而一些高纤维饼干的纤维含量可达6%至10%以上却仍口感出众、粗而不糙,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看看配料表。某提子饼干为:小麦粉、葡萄干、白砂糖、植物油;某粗粮饼干为:小麦粉、植物油、食品添加剂、麦麸——第二多的竟是植物油,且小麦粉、麸皮并非正真的粗粮。由此可知,粗粮饼干“粗而不糙”是因为油脂起到润滑作用。再看营养成分表(每份100g),提子饼干热量1698千焦,粗粮饼干热量2032千焦。
认清真相,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下粗粮饼干,转而选择真正的粗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莉推荐一般人每日的杂粮摄入量在50克左右,多达100~200克也无妨。长期过多食用粗粮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