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食事评论

农产品不妨多给些“加法思维”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5/11/17 13:42:25  访问:837人次

油茶、榨菜、烤干馍,字面想来肯定是论袋论斤,但倘若一小袋油茶,一小袋榨菜,一个小烤干馍各自塑封包装,再加塑料勺,包装进一个类似桶装方便面的桶碗中,吃时开水一冲,就是一顿热早点、热宵夜。如此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简单分装,就成为增值且颇受青睐的本土传统方便食品。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晋中的“一顿饭”油茶、吕梁的独立包装碗托、长治的羊肉粉丝汤等特色农产品虽已崭露头角,但还不免粗糙,市场份额也还很有限。其实,如此“加法思维”下诞生的特色农产品、特色方便食品应该再多些。
    究其原因,我国有些地方农业投资见效慢、风险相对大,使得农业长期处于依附地位,许多别具特色的农产品长期以来只是处于原料供应的最低端,当然也是效益链条的最末端。特色农产品要走增值之路,必须顺应现代城市快节奏、饮食品种丰富的新趋势。简单说,就是拿出来就能吃,小量小包装得先尝一尝,除非有口味嗜好,否则,动辄一口袋一大箱的传统大包装,真是不适合现代城市家庭和日益深入生活的网络购物环境。
    给农产品做加法,需要在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加法思维”。当然,深度加工是做加法,但加法技术也未必是高精尖,比如去核枣里加上核桃就是全新口味的营养休闲食品——枣夹核桃。加法中的加数,未必就是本地产品,比如榨菜,外地榨菜品质好、成本低,当然可以“有名有姓有出处”地加在本地的油茶桶包装里。
    给农产品做加法,需要给农产品加上合适的包装。合适包装并不一定是过度包装。现在很多农产品还是处于原始散称零卖状态,虽能入口即食,但卫生状况总让人心存疑虑,所以,好姑娘也需好嫁衣,衣衫褴褛如何能出得厅堂?当然,嫁衣也未必自己亲做,引进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加盟,可以借道打开进入千家万户的市场大门。
    给农产品做加法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风生水起的大好时机。农产品应该主动发力,通过互联网渠道和电商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增值增效创收。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单一产品未免形只影单,几个地方几个企业几个村庄抱团进入,也是做加法,也必然产生“1+1>2”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