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食事评论

无证无照无监管 自制食品缘何受追捧?

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5/12/23 14:53:19  访问:4031人次
    今年10月1日起,国家新版《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其中,首次对网络食品交易做出明确规定,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登记审查许可证。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法规的落地并不尽如人意,网络平台上无证经营的现象仍然很普遍,普通市民对于网购自制食品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东方今报记者 成安林/文图
    现象:
    多数店铺仍无证经营
    在“史上最严食安法”的约束下,网络食品交易正逐步完善,越来越多卖家愿主动出示“生产许可证”等产品身份证明,但在部分第三方交易平台和微店平台上仍有未亮明正身的“三无”产品兜售。
    记者在淘宝网上以“自制食品”为关键词搜索,页面显示搜索到5000多件商品。随后记者按照销量排行选择了排名前15的自制食品店,在这15家店里,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号等有效证件齐全的仅有6家,另有3家证件不完全,剩下的6家在购买页面上则没有显示。
    在一家自制食品店内,出售的内蒙古特产纯鲜奶,声称“无添加剂”、“纯手工”、“儿童孕妇奶食品”,受到不少买家追捧。根据店家介绍,产品是由牧民手工自制,做的过程如同自家做吃的一样,还附上了几张制作过程图片。然而,当记者询问卖家为何在生产许可证等项目全为空白时,店家却表示还没来得及填上去。
    而在剩下的几家未标注相关许可证号的自制食品网店里,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一提起为何没有相关证件号码,不是说没来得及填写,就是说还在申请过程中。据观察,这些网上销售的自制食品,宣传的重点都放在手工制作的全过程,强调原材料和食品的农家味,对于许可证件却少有提及。
    卖家:
    无证售卖全凭良心
    焦作市民李女士每天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推介自制的秘制卤肉,微信下单可以同城送货。李女士说:“开始在网上出售自制食品,是因为亲戚、朋友都说自家卤肉味道好,于是就在网上销售试试,刚刚起步,反响还不错。”
    李女士表示,来咨询和购买的客户,都是通过个人朋友圈和朋友介绍过来的,食品完全凭自己良心做,朋友之间也信任,要说监管和相关食品经营手续,还真是没有。“平时我还需要上班,这些卤肉都是家人帮忙制作,也不是专门开店经营,应该不需要办理什么证件吧。”李女士说,如果客户有质疑,她可以带客户看食品制作的场所和过程。
   “为了让顾客放心,我把部分食品的制作和包装过程拍好照,然后贴在网页上。”网友萱萱在网上出售自制蛋糕已有三年时间,最初起步时生意并不好做,后来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中间顾客也有质疑,她就将过程都拍摄下来,标注了产品原料、保质期等。
   “我也是学别人的经验,很多外地做自制食品的卖家都是这么做的。”萱萱表示,网站平台的客服已通知她,需要她提供相关的证照,她也在积极办理之中。至于食品流通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她表示并不知道。
    说法:
   “私家制作”并非更安全
    虽然私房食品店铺主以全手工制作来吸引顾客,但仅靠一个家庭厨房和微信账号来实现销售,很难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站前路一家蛋糕店的负责人就告诉记者说,实体食品店的经营,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对该店铺的场所、设备、卫生环境、从业人员等进行检查,合格以后才能获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生产经营许可证。
   “很多在朋友圈经营的店主都是半路出家,凭着兴趣自学了一些制作方法,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对食物制作、储存等都没有经验,这就会造成原材料采购、储存、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称:“只有良心,没有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不能保证食品制作的绝对安全,特别是在大批制作的时候。”她认为,自制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规范操作,有些生产经营者没有从事食品行业所需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家庭小作坊在经营条件上很难达到卫生安全标准,流通环节上,受到污染的风险也较高,影响产品质量。此外,食品出现问题时,制售者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无法出具正规发票,消费者维权也较困难。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