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诗平、陈聪
食品和药品,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对百姓饮食用药安全作出系统安排。
当前,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期,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和药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食品方面,源头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工业“三废”违规排放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和添加剂滥用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风险。药品方面,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一些临床急需产品难以满足人们治病的实际需求,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亟待进一步提高。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坚持源头治理。两个规划对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药品医疗器械“从实验室到医院”提出全过程监管、全链条追溯等要求,坚持“全程管控、突出源头”。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陈规旧矩需破除或改进。而要把规矩落到实处,则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农业部等部门在制度衔接、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在坚持源头治理的同时,还须坚持全程监管、风险监管和专业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和社会共治。当前,在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能力方面,均需提高和加强。
食品药品安全是“管”出来的,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源头管理,突出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更是“产”出来的,尤其需要着力抓好生产端,督促企业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必须严格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力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