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直默默地满足着我们的味蕾。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苛、消费者口味越来越挑剔的今天,调味品行业将走向何方?作为第96届(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官方活动之一,3月22日,第八届全国调味品行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众多调味品行业资深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和新的市场突破口。“经济增速放缓,是调味品行业升级、创新的最佳时期。2017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与会专家对行业未来表示乐观。
市场倒逼行业优胜劣汰
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造就了调味品产业丰富多彩的格局。然而时至今日,调味品行业与其他快消品类相比,除了个别品牌或品类外,普遍呈现出规模小、品牌竞争力弱等特性;同时,调味品市场总体呈现出相对饱和的状况,且普遍面临着人工成本增加、销售利润变薄、新消费场景冲击等严峻挑战。
在此论坛上发布的《2017年调味品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6年度,由于上游产业涨价明显,调味品行业虽然销售额增长迅速,却没有带动利润的提升。该蓝皮书编写者、行业专家斯波表示,如何化解涨价对消费的影响,是当前调味品行业最大的攻关难题。目前,广东、四川、重庆等多地的企业都明白,涨价难关需要企业苦练“内功”才能化解,模仿或跟风之路已不可行。他分析当前行业的六大升级趋势:生产商“柔性化”,供应商“多样化”,经销商“务实化”,商超“多元化”,餐饮服务商“味道说话”以及消费者“个性化”。在此过程中,既需要食品企业发挥资源特色,延伸调味价值,对传统技术进行革新,也需要餐饮大师发挥作用引领消费者的味蕾。
今年初,天津独流镇调料造假曝光对行业影响巨大。调味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此次论坛上专家们反复提及的话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高品质调味品的市场发展将得到有力支撑。而那些粗制滥造的调味品企业无疑将寸步难行,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四川省川菜调料商会秘书长刘君贵表示。参会的资深业内人士张枫则提醒,“变革来了,大家要接受新鲜事物,但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根”即是食品安全。他呼吁:生产企业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渠道商也不要为了蝇头小利销售劣质产品。另一位快消品的营销专家则站在重建产业标准的高度上重新解读了消费升级的理念,提出要深入参与和改变供应链关系,创新开发产品,持续做强品牌,才会“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用工匠精神铸调味神韵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来,无论从国家、行业还是企业层面,都在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恪守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为助力工匠型企业健康成长,此次论坛当日正式启动“寻找全国调味工匠”活动,意在从无数企业的酿造车间中,找到隐身其间,具有高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期望通过精心搭建平台,进一步放大调味品人身上所具备的工匠精神,来为整个行业树立榜样,主推调味品产业格局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会嘉宾表示:中国不是缺少“工匠精神”,而是缺少公众眼前看得到的、凸显具有代表性值得信赖的“工匠精神”,乃至“匠人”本身。而所谓“工匠精神”,绝不是古老、落后的工艺乃至对过去的念念不忘。经济学博士、沃顿国际营销机构董事长祝启明表示,“工匠精神”真正的内核应当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不惧失败地去用心创新,不断积累和传承产品经验,而且这种创新是关注细节的全产业链创新;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就是对产品的投入追求,唯有最执着的长期投入,才能“一根针捅破天”,开发出最好的产品。这是中国制造业精华沉淀和回归的必须,也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必须。
减盐、健康洪流势不可当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人们对于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也越来越追求品质化、个性化。今年“糖酒会”上,调味品行业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健康追求已是大势所趋。
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一款以“不上火”为卖点的“懒厨娘”辣酱,这是一个将中医与辣酱融合的新兴品牌。在配料表中,记者看到了茯苓、陈皮、山楂、山药、芡实、枸杞、罗汉果、山楂、甘草等众多药食同源的原料。一款名为“轻咸”的食用盐产品,主打卖点是“钠含量减少50%,减盐不减咸”,并添加了有益肠道健康的益生元。另一款“麻辣空间”专门针对麻辣小龙虾出品了复合调味料,继承其品牌“无须炒作”“清油无渣”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盐改的不断推进落实,本次展会上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品盐类产品:如“100味”米饭香润盐、青翠炒菜盐,即针对盐的用途进行了更加精细的细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个性化用盐需求。此外,老牌盐企天津汉沽盐场则带来了海盐。销售人员介绍,海盐可提供氨基酸和钾、钙、镁、碘等有益成分。(记者 陆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