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副会长兼秘书长沈篪、副秘书长马勇等领导出席会议
本报讯 4月26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与质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主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副会长兼秘书长沈篪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相关地方食品协会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代表约13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刘治副会长在通报2016年及2017年一季度我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我国食品工业正处于不断调整优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食品工业在保障民生,拉动消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用。2016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低于全国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1%,食品制造业增长8.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8.0%,烟草制品业增长-8.3%,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减幅度分别为0.6、1.3、0.3、-11.7个百分点。前三个行业的生产增速均快于工业平均增速,烟草制品业今年出现明显调整,拉低了食品工业整体增长。
刘治指出,2016年全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41623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7万亿元,同比增长5.4%,高出全部工业0.4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高出0.8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285.34亿元,同比增长2.9%,比上年低3.0个百分点。
沈篪副会长简要叙述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发展情况,他指出,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国家、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成绩喜人,一是效益继续平稳增长,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二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三是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四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五是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
沈篪强调,“十二五”期间,伴随食品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食品工业科技发展要重点围绕食品加工制造、机械装备、质量安全、冷链物流、营养健康等主要领域,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创新设计,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会上,与会领导和嘉宾分别为2013-2015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项目及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发布了2016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质量竞争力卓越企业名单。同期召开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