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方便面“独霸天下”的时代吗?2007年,我国方便面卖出了近500亿包,而十年后的今天,方便面的销量减少了120多亿包。转观外卖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外卖整体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比前一年增长近400亿元。
这也难怪,动动手指头、然后坐等“饭来张口”,既省时又便捷。但我们经常点的外卖是否就安全呢?
在
北京市
食药监局的
监管下,百度、美团、饿了么三大平台陆续下线违规店铺。我们整理相关数据后发现,截至目前,下架店铺已达两万多家。其中,川渝菜系以及一些“
克隆品牌”的外卖商家最容易出问题。
无证经营、“挂羊头卖狗肉” 最普遍
今年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规定外卖商家要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外卖平台也必须对外卖商家进行审查登记、及时制止和报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截止5月14日,百度、美团、饿了么下线问题商户分别4423家、7247家和10968家。百度下线的4000多家外卖商户均是因为“无证经营”,美团的下线原因也都显示“一证多用” 或“多店使用同一许可证”。
饿了么平台此次自查下线的违规经营商家最多,下线原因也很多样,除了“无证经营”、“证件过期”等营业资质相关问题,也涉及到“店铺实际地址与注册地址不一致”,超范围经营、以及品牌侵权等问题。
总体来看,“多店使用同一许可证”和“使用他人许可证”似乎是违规经营的商家们最爱钻的“空子”,包括“无证经营”、“证件过期”在内,这四类经营许可证问题导致被下线的商家数量占比高达93%。
新京报有理数记者采访到某外卖平台地区代理,他表示,在最初开发市场的时候,外卖平台为了迅速、高效的聚集商家,会对经营资质的相关问题“睁只眼,闭只眼”,而平台的审核设置也给这种操作提供了可能性。
违规外卖商户都聚集哪里?
在地理分布上,可以说是“有外卖的地方就有问题商户”。朝阳、海淀和昌平三个区被下线的外卖商家最多。整体上看,商场、写字楼附近是这些违规外卖商家“蜗居”的首选。
饿了么平台此次下线1万多家商户中,有36%的商家地址是重复的,此外有46个地址被重复注册10次以上,涉及的商户近800家。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桥向东300米”这一地址被59个商家同时使用,其中42家因为“使用他人许可证”被下线,还有4家并没有实体店。
粥饼饭面粉 烧烤麻辣烫 哪个隐藏的问题最多?
经营主食类的外卖商户,包括粥、饼、饭、面、粉,是此次被下线的“重灾区”,而饮品、甜品店被下线的数量也不容小觑。前段时间,某“网红”饮品店就被曝光使用腐烂、过期的水果制作“新鲜”水果杯和鲜榨果汁。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通过外卖平台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但在此次下线的商家中,“生鲜”店出问题的比例很大,且大部分是因为无证经营和“使用他人许可证”。
此外,我们根据商家的名称统计了被下线的各大菜系商户数量。川渝菜系的外卖出问题的最多,这与它们的商户基数有关。
调查显示,川、湘、渝菜系不管在实体店还是外卖平台都“独得恩宠”,许多消费者表示喜欢“重口味”带来的味觉刺激。而对于商家来说,重油、重盐、重香料是处理过期甚至“假食材”的最好办法。
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 还能爱得起来吗?
外卖平台上有很多商家被标记为“品牌”,代表连锁品牌餐饮店。很多顾客也表示,会认为标有“品牌”的外卖商家“更值得信赖”、食品也会更安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以饿了么平台为例,此次下线的一万多家商户中,有10%是“品牌连锁店”。其中“闪电购便利店”和“爱鲜蜂”各被下架84家,下架原因主要是“使用他人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
在餐饮类商家中,国民食堂——“沙县小吃”被下线的数量最多,“黄焖鸡米饭”作为外卖界的常青树,被下线数量也达到56家。有些商户挂名“沙县小吃”或“黄焖鸡米饭”,但实际并没有实体店。
许多外卖商户其实是“克隆品牌”,比如登记名字为某知名烧烤店的一些店家,实际上只是个烧烤摊,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
目前北京已经启动严格的外卖审查制度,禁止平台再成“甩手掌柜”。食药监局也提醒消费者在点外卖时,要谨慎点餐,注意查看商家资质、并确认其经营范围包括自己选购的商品。如果没有,可以拨打12331进行咨询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