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资讯 >> 国内资讯

央视新闻调查《疫情下的冷链》要点解析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 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   发表时间:2021/1/26 9:46:24  访问:987人次
       2021年1月23日晚,央视《新闻调查》播出《疫情下的冷链》,对我国疫情期间进口冷链产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事件,以及我国海关和市场监管等监管机构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和解析,食品伙伴网结合以往的新闻报道、法律法规和专家解读,针对其中的信息要点进行汇总整理,供网友参考。

  一 物传人尚没有定论,但仍需严格防控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从2020年初疫情开始以来,“人传人”的防控上一直目标明确,减少接触,做好防护,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常态化防控体系。但“物传人”则一直处于目标不明的探索阶段,需要根据全球疫情变化,在不停止货物流通的情况下,预防因进口货物导致的疫情传播。

  二 我国进口冷链食品防控措施严格

  各地呈报的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出现阳性的报告,让洋山港这座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引发高度关注。针对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我国如何从“人防”“物防”,“环境”污染防控等多个方面进行疫情防控,这成为目前的关键所在。

  1、人防:冷链人员定期核酸检测

  装载着大量集装箱的货轮在抵达中国之前,往往在海上已经航行少则十数天多达数个月,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集装箱,在不开箱的情况下,集装箱箱体外一般来说并不具备残存新冠活体病毒的可能,因此在港口防疫中保障“物防”的前提是“人防”。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码头上所有与境外货品和船员有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全部采取了闭环管理。

  由于海员工作性质特殊,在船上作业往往长达数月之久,一旦船舶在中国港口靠岸,我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正常的中国籍船员换班、对伤病船员紧急救助等情况需要下船,除此以外,不安排船员上岸活动。所有入境的船员必须做核酸检测,并实施14天隔离的闭环管理模式。

  2、物防:加强源头防控,确保全程追溯

  各地海关作为守好国门的第一道防线,一直在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布控。而海关总署会实时关注全球不同区域的疫情动态,在每一批货物抵达中国之前展开多维度交叉风险研判,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强“源头管控”,要求所有被抽中做核酸检测的冷链货物,从海关第一次开箱开始,必须对整个取样过程留下完整的视频证据,以确保采样过程严谨合规,所有的检测过程均可追溯。

  上海机场航空物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颖昭:“我们设置了冷链专业通道,有快速处理这样的机制。来了货以后,我们的地服人员会把货物从空乘入口通过牵引车,拉放在指定的区域,对外包装做第一次的消杀。消杀需要两道工序:我们有一个理货区,把货物拆成小包装,然后再进行内部的消杀。这一步做完后,货物再进入冷库,在冷库里面我们进行全封闭的集中存放。”

  据统计,全国口岸环节已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1317万件。

  3、环防:进口冷链食品储运环境全面消杀

  因为冷链货品对存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不宜长时间暴露在外,所以消杀区域内所有工作人员需要一刻不停,人工完成每一件货品六个立面的喷淋消毒,这给清关工作带来不小的阻力。

  三 表面阳性不代表产品具有传染性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表示:“表面包装是有阳性这是很正常的。” 全国海关共抽样检测样本1295692个,检出核酸阳性结果47个。另据食品伙伴网统计,自2020年7月以来我国首次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以来,截止到2021年1月21日,海关总署共通报33批次,各地通报99批次。但是,检出阳性,也只能说明含有新冠病毒基因的片段,绝不等于存在活病毒、绝不等于存在传染性。

  四 经正规渠道进口的冷链食品可放心食用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到目前为止,中国消费了无数的海鲜,买了无数的东西,我只是看概率,因为买了一件国外进来的东西而被感染——到现在为止一例都没有发生。当这个概率比空难还低的时候,你自己决定。”监管部门、港口、机场、物流等各个方面织成的“天罗地网”,已经第一时间消灭了病毒、消除了风险。

  五 结语

  通过央视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世界各国疫情仍然继续发生,但通过我国海关和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的防控措施,已经消除了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病毒导致感染的风险,消费者对于正规渠道进口的冷链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