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资讯 >> 重庆资讯

荣昌猪儿“飞上天”:见证畜牧科创的星辰大海

来源:重庆食品安全网  作者:荣昌区委宣传部向雪芳  发表时间:2025/1/6 15:06:06  访问:97人次

  中国畜牧科技城(荣昌)2024年又创出几个“第一”,注定要载入畜牧业发展的史册。

  生猪线上交易额超1200亿元,全国第一。

  荣昌猪品牌价值52.18亿元,位居地方猪品牌价值第一。

  联合国“减抗”国际研讨会在荣昌召开,这在中国的区县中是第一次。

  从偶有所闻到小有名气,再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荣昌畜牧勃发的背后,有着一个怎样的制胜“法宝”?又是怎样的思想源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荣昌人给出看似简单的四个字:科技创新。

  从仰望星空——敢为人先的创造开拓,从放眼四海——乘科技之舟的破浪前行,从俯首赶路——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荣昌畜牧高质量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

  仰望星空,意味着走出一条前人未走之路,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上发力。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期;从世界现状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畜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老百姓的“肉盘子”能否端得安稳、端得舒心。受世界大局影响,畜牧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足等,畜牧产业亟需向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从根本上打开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锁的金钥匙。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才能突破畜牧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荣昌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畜牧科技城,理应有所为、有大作为。

  2024年12月27日,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精心培育的“重牧实验用荣昌猪”,成功获得中国实验动物新资源鉴定与评价证书。这一证书的获得,标志着荣昌猪在实验化开发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原创性科技创新,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猪用疫苗评价以及猪源性材料研发等领域提供了核心资源支撑,将有效解决我国专用实验猪资源缺乏的难题。成功培育“无菌猪”,终结国外技术垄断,创下年培育量世界第一的记录;成功培育出“涪陵黑猪”“渝州白鹅”等畜禽新品系;建设全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内最大生猪活体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全国首个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平台“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

  仰望星空,创造无限可能。一大批重大技术创新、品种创新、模式创新,带动了畜牧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推动了我国畜牧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放眼四海,意味着科技创新断不能坐井观天,要主动拥抱全球先进科技发展的星辰大海。

  当前,世界经济一面是传统增长引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下行压力加大;一面是新一轮科技浪潮奔涌而至,巨大市场需求潜力正在被创造。理论和实践证明,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解决传统畜牧业信息不对称、交易不自由、链条过长、品质难保等问题,需要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开拓精神,去主动掬取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去主动开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开饭了!”打开手机上智能养殖程序,精准配比的液态饲料经管道自动运送到各个猪舍;圈内,一头头荣昌猪埋头吃得正欢;头上,巡检机器人沿轨道来回拍照录像,忙个不停。每头猪吃什么?吃多少?睡得好不好?通过一块手机屏就能实时监测并精准处理。这一智慧养殖的生动场景,已在荣昌快速铺开,11个试点猪场均已植入自动环控、健康识别、生产管理等10大智慧模块;推出了全国首个生猪产业大模型‘PigGPT’;15000头荣昌猪实现智慧养殖,同比减少了10%的能源消耗、节约了30%的人力成本、避免了3%的饲料浪费。

  “智能养殖”,正是主动拥抱当今世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生动实践。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赋能包括畜牧产业在内的千行百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颠覆性改变,成为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的“利器”。

  俯首赶路,意味着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找准特色优势埋头苦干。

  科技创新需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唯有一个“干”字,方能把思路举措变为发展实践。

  “刚一踏上荣昌的土地,第一行字‘中国畜科城 繁荣昌盛地’就震撼到了我。荣昌这个城市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地方领导对于畜牧业也是非常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是非常乐意跟荣昌合作。”这是2024年4月,“减抗”国际研讨会在荣昌召开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畜牧生产及动物卫生司司长塔纳瓦·天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畜牧科技创新获得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认可,正是荣昌人把科技创新的实验室研究推向更广阔的天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的结果。也正是荣昌人俯首赶路,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找准特色优势埋头苦干才结出的硕果。

  先后获批农牧业国家级平台10个;在全国设立303个生猪数据采集点;“生猪产业大脑”形成产业知识49万余条、服务主体达16万余个;畜牧消费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荣昌猪为核心的畜牧产业总产值超200亿元……这些,为“全国畜牧看荣昌”到底看什么的追问,给出底气十足的回答。

  塔纳瓦·天信说,“别看荣昌很小,但是在畜牧科技和养殖领域影响很大。”荣昌区通过畜牧科技创新,正加快形成集“科研、育种、养殖、加工、饲料、市场”于一体的农牧高新特色产业链,让“全国畜牧看荣昌”正在成为现实。

 作者: 荣昌区委宣传部向雪芳

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食品安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苹果真是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