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健康食品产业升级,由芗村(重庆)农业科技研究院指导,重庆智赢实业有限公司 、裕农宝(重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佩霆农业科技集团承办的以“航天育种赋能粮食安全,富硒产业引领健康未来”为主题的航天玉米稻与佩霆含硒雷竹笋项目研讨会于3月12日在江北区成功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农业科研机构、食品安全机构、企业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近30人参会,共同围绕两大项目的科研成果、种植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与市场前景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航天玉米稻发言人程旭波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研发历程与技术突破。据介绍航天玉米稻在寒冷山区、缺水地区均可种植。目前在全国多地试种,产量高于当地主栽品种,有望在 3 - 5 年内将亩产提高到 1000 公斤左右,为解决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紧张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具有多项优良特性,如茎杆粗壮、剑叶宽厚挺直、根系发达、光合效力强、抗逆性好等,产量和品质优于现有杂交稻。其米粒微黄带玉米香味,营养丰富,含糖量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营养成分。
重庆佩霆生态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李家伦则介绍了雷竹笋的种植情况。雷竹笋种植产业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收益期长、附加值高、管理粗放等优点。依托当地天然富硒土壤与无污染环境,运用科学种植技术,产出的雷竹笋不仅硒含量丰富,还通过先进种植管理实现有害重金属与农残有效控制,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远优于国标与有机认证标准。雷竹笋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一般当年种植次年出笋,第三年成林,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且在生态环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有效绿化荒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 。
一带一路执行秘书长兼重庆碲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就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资金支持从何而来进行了讲解分享。
在研究讨论环节,专家们就如何解决农业产业盈利、进行产业升级、推广航天玉米稻、发电玻璃的试用可行性展开了积极且热闹的讨论。
针对航天玉米稻与佩霆含硒雷竹笋项目产业化发展各抒己见。对于航天玉米稻,建议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加强与地方及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不同产地种植品质比较研究,为市场化运作筑牢基础;针对佩霆含硒雷竹笋,专家指出应拓展深加工产业链,开发如泡椒笋、榨菜笋等即食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
芗村(重庆)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朱勇会上表示,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期待两项成果早日惠及百姓餐桌,为农业现代化与全民健康贡献力量。芗村(重庆)农业科技研究将全力支持航天玉米稻与佩霆含硒雷竹笋项目发展,在资金融资、技术支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两大项目成为地方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此次研讨会,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重庆市农科院水稻专家李经勇、重庆市农科院专家周广文、芗村(重庆)农业科技研究院技术部部长陈云、重庆市两江新区老科协副会长胡仕林、重庆市两江新区老科协专家申明亮等相关专家为航天玉米稻与佩霆含硒雷竹笋项目搭建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随着科研持续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两大项目有望在农业领域大放异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引领农业产业迈向新高度 。
作者:吴小琴
编辑:张明
供图:芗村(重庆)农业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