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提交多项申请材料,相关部门还会派工作组到企业生产现场核查、检验。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现场核查要点及判断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示,现场核查的项目包括生产能力、质量控制情况、检验能力、研发能力等。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表示,新出台的细则涉及的方面很广,全面细致,但即便如此,还是稍有不足。“细则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有关生产能力的资质衡量,文件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以及实施标准,并没有阐明原则性的标杆,这可能使细则的具体实施缺少根据。”
影响 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根据《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奶粉”,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今年10月1日起,企业的品牌和配方开始实施注册,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品牌的注册期限则到2018年1月1日。
虽然每个企业可以有3个配方系列,但并不意味着都能申请到这么多。业内预测,新政实施后,国内市场上的奶粉配方将会减少80%。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出台的细则征求意见稿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文件多项细则规定的企业,才能顺利获得注册。这就要求企业有研发能力,对大企业而言问题不大,但许多小企业并不具备。
而如果没有研发能力,在申请材料关就会被清理掉,这对小企业而言,意味着有出局的可能。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配备研发力量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小企业无法承受,因而会被迫退出,部分企业可能转而生产中老年奶粉等其他产品。
此前,在谈到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抽检情况时,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表示,总的来看,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合格率是很高的。抽检不合格反映的主要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一是标签不合格,一是不符合安全标准。
展望 配方将成乳企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奶企热衷海外建厂,除了为获得质优价廉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借助国外奶源获得消费者信任,迎合消费心理。事实上,目前“奶源”已成为众多奶粉企业宣传的重点。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企业配方数量被严格限制,只有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的生产企业才能申请产品配方注册,“配方”变成稀缺资源,将取代“奶源”成为乳企的核心竞争力。
宋亮表示,新政实施,让国产品牌和“洋奶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无疑是对大品牌竞争力的保障。“一视同仁让国内外的大品牌能够把握住市场,扭转目前奶粉品牌混杂的局面。奶粉的出处不再重要,留下的都会是国内外的大品牌。”
“品牌数量的减少,将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打出配方牌,以核心竞争力来抢占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奶粉配方注册制,多数外资乳企表现淡定,不仅是因为自身品牌数较少,还因为其握有配方这一核心竞争法宝。据了解,多数外资乳企具有制药企业背景,有些还是百年企业,每一个配方都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才推出市场,在原料安全性方面有严格成熟的管理。而目前,国内几乎还没有拥有医药背景或者百年历史的乳企。
外资乳企的淡定,还表现在其市场动作上,虽然国内奶粉市场价格战正酣,但洋奶粉在华推高端新品的步伐却并未停步。继去年10月推出超高端系列奶粉S-26铂臻后,惠氏今年初又推出了启赋升级版——“启赋3第二代”。在回答为何逆势推高端新品时,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总裁瞿峰表示,“以科学创新和实践研究为基础的配方,是婴幼儿奶粉产品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惠氏营养品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有信心去布局和赢取超高端领域。”